放下重擔、仰望耶穌…
希伯來書11:39-12:3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放下重擔、仰望耶穌…」為題,乃是取自希伯來書作者所言的「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1-2a)在經文裡提到的「放下重擔與仰望耶穌」是許多基督徒都熟悉的說法,甚至,因為不少營會使用〈專心仰望耶穌〉做為敬拜讚美的歌曲,也讓教會青少年對上述經文朗朗上口。
當然,因為對經文的孰悉,也讓不少現代基督徒明白:要學習第十一章所舉的見證者們的信心,並實際在生活裡放下各樣的重擔、擺脫罪的綑綁、存心忍耐、仰望耶穌、奔向前面的目標。而因為作者是透過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等人的見證作為鼓勵讀者的例子,於是,所要奔向前面的目標極可能是「那在天上更美好的家鄉」(希伯來書11:16a),也就是基督教會在告別禮拜時常用來安慰遺族的經文。
顯然地,無論是不是基督徒,所有的人都是世間的異鄉人和旅客,因為終究會離開;不過,對於信靠上帝的人來說,離開世間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要持續等待天上更美好的家鄉。當然,如果照保羅以「睡著」來看待「死亡」的觀點,則「開始等待」與「進入天上更美好的家鄉」的時間點幾乎是同時,就像晚上睡覺與早上醒來,對於睡覺者本身只是「闔上眼睛」與「睜開眼睛」的一眨眼。當然,若是某人是在不安中閉眼,則等待張開眼睛的期間可能就痛苦難熬,亦即,沒有確信醒來時要進入那更美的家鄉,就讓未知導致那人沒有平安。
對於不少基督徒來說,放下各樣的重擔、擺脫罪的綑綁、存心忍耐、仰望耶穌、奔向前面的目標,最後將要進入的是「上帝為信靠者所預備的那一座極為榮美的城」(啟示錄21-22章)。當然,如果以「那一座城」作為奔跑的目標可能太過於抽象,畢竟,在現實生活中看不見那一座城,又要如何以具體行動向的那樣的目標奔跑?不過,如果沒有以實際的行動奔跑,就會像是坐在比賽場的觀眾台,只是看著賽跑者的努力,自己卻永遠不會達到終點,更不可能獲得冠冕。
要進入上帝為信靠者預備的那一座城,需要以信心的行動向著目標奔跑,而奔跑者需要有正確的目標,才不至於在比賽的路途中迷失。而或許,以人的一生來看,要奔向上帝預備的那一座城的道路就像是越野馬拉松的賽道,其中要經過坎坷的環境、有著許多的挑戰與誘惑,彷彿是山野的坑洞或沼澤邊的濃霧,讓比賽者一不小心就會遭遇災難,難怪,希伯來書作者提醒信靠上帝的人「放下重擔並仰望耶穌」。看來,放下重擔與仰望耶穌不僅是許多基督徒熟悉與朗朗上口的說法,也是需要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裡的行動,因此,下文中想要從生活處境探討如何具體實踐如此重要的行動。
如何放下重擔?如何仰望耶穌?
一般來說,不少聖經讀者會按照經文描述的順序,先是放下重擔,然後再仰望耶穌,尤其,如果以希臘文聖經來看,更容易有如此的理解。事實上,從 「仰望(ἀφοράω注神、定睛)」這個動作的希臘文來看,該字是一個由介係詞ἀπο(from從…離開)與動詞οράω(看)組成的複合字,所以,該字被解釋為「把視線從其他事物上挪開並定在某一個目標上(to turn the eyes away from other things and fix them on something)」,而以希伯來書所論述的內容來看,讀者就會被提醒:要將視線從律法與儀式挪開,轉而專注在耶穌基督的救恩。
仰望的第一個動作是「挪開」,那是指「不要受捆綁於律法、儀式、罪…」,也就是要「放下各樣的重擔」。看來,原本受律法主義與儀式拖累的人,他們要放下重擔,應該是因為已經仰望耶穌,而不是在還沒有將目光專注在耶穌之前就可以放下重擔。如此的說法,大概很容易讓現代基督徒接受,畢竟,我們都是先認識與信靠耶穌,然後才交勞苦重擔交託給我們至好的朋友。不過,對於那些還不認識耶穌的人呢?他們能夠因為仰望耶穌而放下重擔嗎?又,他們能在還未仰望耶穌時就放下重擔嗎?
對於上述疑問,或許,希伯來書作者所提到的那些如雲彩的見證人,可以做為探討的例子。按照希伯來書作者的提醒,在以色列歷史中有許多對上帝有信心的見證人,他們可以讓還沒信靠耶穌的人看見信靠耶穌的美好,所以,現代基督徒做見證也是讓人明白耶穌的好,不是讓人以為我們很好。當然,照歷史的時間排序,那些人的見證發生在耶穌降生以前,因此,他們不大可能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也大概就不會仰望耶穌。可是,從希伯來書看來,作者的重點是在「為耶穌做見證」,因此,提及那些出現在舊約的人物,應該是因為作者認為「那些見證者都相信基督耶穌」。
顯然地,作者既然期待讀者擺脫律法與儀式的拖累,就不是要讀者將眼光注目於那些見證者,也就是說,誠如律法與儀式無法讓人的罪得到赦免,那些已經死去的信仰前輩也不能幫助後人遵循上帝的旨意。因此,作者提及那些見證者,不是企圖將他們塑造成偶像,卻是要以他們的信心為例,鼓勵讀者將眼睛的焦點專注在耶穌。簡言之,復活的耶穌仍然活著,因此,希伯來書作者提醒人:不要再被「讓人死的偤太教律法字句」拖累,反而要照著耶穌基督的真理活出更新變化的美好生命。
當年的希伯來書讀者若要得到更新變化的生命,先要擺脫偤太教律法主義的拖累,而對於現代台灣基督徒而言,或許那並非困難的事,畢竟,台灣社會裡原本就沒有偤太律法的傳統。不過,台灣社會裡雖然沒有偤太律法主義的包袱,卻也存在著許多可能會造成重擔的規矩,比方說,與結婚相關的文化,包括媒人、聘禮、請客…等禮教習俗,其實往往比結婚這件事本身還要繁雜很多,甚至,不少人可能聽過:因為親家之間無法在繁雜規矩中取得共識,於是造成夫妻在婚後吵架的結果。
順帶一提,如果台灣的傳統禮教也有可能是人們生活中的重擔,則希伯來書作者提醒人將目光定睛於耶穌的教導,應該也可以讓現代基督徒得到幫助。舉例來說,如果在家庭裡有「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提醒,則當夫妻之間為了不同的觀點而爭執時,就可以將目光從「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卻都只是依照自己的喜好」轉向「耶穌的教導」,於是就不以攻擊作為防衛,卻是專注在達成彼此相愛的目標。
當然,進一步來思考「仰望」這個字,「將目光從…挪開,移轉到耶穌」算是兩段式的動作,而雖然「挪開」是發生於前,但,發生於後的「移轉到耶穌」卻可能是「挪開的動機」。關於挪開與移轉之間的關係,想到一個故事:話說,老王夫婦年輕時努力工作,讓兒女都受到很好的栽培,也都在大都市裡有好的工作與收入;不過,因為工作上都很有成就,對於逐漸年老的老王夫婦,兒女們雖然都想盡一份孝心,卻總是很難撥出空閒的時間。而隨著老王夫婦的年紀愈來愈大,住在鄉下透天的兩老逐漸因為行動不便而只能在一樓活動。
過農曆年期間,幾個孩子回老家過節,發現屋裡非常髒亂且有惡臭,一問之下,原來王老太太已經失智,而老王面對太太的狀況,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消極地陪著老伴在那髒亂的環境裡居住。對於父母的生活狀況,兒女們第一個反應是挽起袖子、大家一起清潔。而經過幾天的努力,總算將家裡的環境恢復到從前的乾淨。不過,在清理好環境以後,幾人開始商量之後該怎麼辦?畢竟,他們幾人在年節之後都要回都市工作,而鄉村地方也沒辦法找人來照顧父母。想來想去,他們決定在都市裡找一家養老院,讓老王夫婦離他們幾人近一點,以便可以兼顧工作與探視父母。
兄弟姊妹幾人商量好以後,就對老王說出這個想法。老王一聽,非常生氣,認為自己有家,為什麼要住養老院?…於是,在老王的怒氣之下,幾個孩子被趕回都市。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們就輪流回家清理,也一次又一次地勸說老王去住養老院,而每一次,老王只要一聽到這個話題,就立即發火趕人…。有一天,孩子們想到一個辦法,跟老王說要帶他們夫婦去旅遊,並且帶他們去體驗一家民宿。老王夫婦以前也曾參加過幾次村長辦的旅遊活動,因此就欣然答應…。之後,孩子們每天安排老王夫婦到不同的景點,然後在傍晚時就送他們兩人到那間其實是養老院的民宿過夜。
幾天以後,孩子們問老王「喜不喜歡那間民宿?」老王牽著太太的手,笑嘻嘻地說:「住這麼好的地方,我都捨不得回家了」孩子們於是把握機會,勸說父母搬離開破舊的老家,住進那個離孩子們工作地點很近的養老院…。從這個故事看來,養老院的品質應該是老王願意搬離開舊家的動機。當然,姑且不論老王孩子們的財力,一般來說,如果某人生活在憂鬱又苦悶的環境,若是旁人提醒那人要轉移到較好的環境,通常要讓那人明白「新環境的好」。畢竟,如果有具體指出比較好的目標,通常就會讓人因為新的目標而產生離開舊環境的動機與動力。
結語
耶穌讓人看見上帝國的美好,並且也指出進入上帝國的道路,不僅如此,耶穌也展現「因著信而堅持上帝國真理」的典範。如此看來,希伯來書作者稱耶穌為「信仰(πίστεως對真理的堅信)的開創者與完全者」,代表耶穌是對上帝的義絕對遵循之典範,也就是說,耶穌所展現的是完全的信。因此,耶穌不僅本就無罪,也是因信稱義的創始者,更是讓人因為他的信仰而認識上帝的信實。
耶穌降生成為人子,將進入上帝國的典範闡明給世人明白,已然是將上帝的真理全然展現在受造者面前,讓有罪的人可以因為信靠耶穌、行耶穌所走的路、遵循耶穌所教導與實踐的真理。難怪,希伯來書作者提醒:不要再被律法與儀式拖累,要將目光從那些不完全的事物上挪開。雖然,律法與儀式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恩典,但既然已經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明白:有限的人無法倚靠律法與儀式進入上帝預備的城,則那些本質是美好的律法與儀式就必須要被捨棄,就像是捨棄世間寄居之所,轉而將目標訂於天上更美的家鄉。
當然,從現實生活看來,即便是已經目標明確,有限軟弱的人仍然可能會將目光又轉移到目標以外,就像是當年希伯來書作者所提醒的對象,他們雖然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的恩典,卻又想要回到偤太律法與儀式中,如同是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將已經放下的重擔再一次拾起。從希伯來書作者的提醒看來,偤太教律法與儀式可以讓人知罪,但卻無法讓人罪得赦免,如此的情況,就像是看見上帝真理的靶心,卻無法以行動射中靶心。
罪的字義是沒有正中靶心,而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真理就是基督徒要專注的靶心。以希伯來書作者的比喻來看,基督徒都是在比賽場上奔跑的選手,不能只在觀眾席上坐著觀看,否則不可能得到公義的冠冕,也無法進入上帝所預備的那一座城。而誠如上文已提,基督徒奔跑的賽道上有許多誘惑與挑戰,因此,背負重擔或目標猶疑者就很容易跌倒或迷失。不過,賞賜救恩的耶穌基督在傳道與走向十字架的路上一再闡明上帝國的真理,因此,靠著聖靈保惠師的提醒,我們一定可以放下重擔、仰望耶穌、放下重擔…在上帝預備的城裡得到義的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