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08 目睭中的光∣啟示錄7:9-17 引言 今日是復活節期的第四主日,復活節期的第四主日也稱「善牧主日」,在紀念主是好牧者、主為善牧...今日經課的聖經有多處都提到「牧者」這詞...同時今日也是母親節...所以今日是一個兩種節期同時的雙重主日,就透過在聖經中所提到及牧者的概念以及世上母親,這兩種角色同時來思考上帝的愛。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5.01 使人稱義∣以賽亞書53:7-12 引言 本文以「使人稱義」為題,首先想要問「稱義,重要嗎?」對於改革宗教會的基督徒而言,顯然會認為「因信稱義」是必要,因此,「使人稱義」當然也是重要;不過,從台灣現實處境中的基督徒比例來看,真正做到「使人稱義」者似乎不是很多,對此,不禁令人疑惑原因為何?…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4.24 不要害怕?∣ 以賽亞書41:14-20;歷代志下33:10-13 引言本文以「不要害怕?」為題,想從以賽亞的預言與瑪拿西的經驗省思「做惡者(例:瑪拿西)若是遭逢惡報,是否在困境中可以不要害怕?」……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說:「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耶和華說: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賽41:14);不過,如果正在害怕的人曾經得罪上帝,試問,作惡多端者也可以期待上帝的救贖而不要害怕嗎?以瑪拿西為例,他曾因為極端悖逆上帝而被擄到巴比倫受苦,試問,在他受擄的期間,可能真得「不要害怕」嗎...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4.17 隨主復活∣以賽亞書39:1-8 引言 本主日是復活節主日,以「隨主復活」為題,想從希西家當年經驗的神蹟奇事探討耶穌復活對基督徒的意義。希西家乃是一國之君,因此,他在當年所經歷的奇妙經驗,應該是眾所皆知,而若是照現代基督徒的說法,希西家的經驗可說是讓許多人認識上帝的見證....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4.10 驢就是驢∣路加福音19:28-40 引言 今日教會節期來到棕樹主日,我們知道四本福音書的最後一個段落是從耶穌進耶路撒冷城做為開始。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使一個人在要過逾越節時,騎著驢或騎著馬進耶路撒冷,是否會像耶穌那樣被眾人迎接,為什麼耶穌會讓眾人當作君王來迎接呢?而今日主題「驢就是驢」,因為有句俗語「牛就是牛,牽去北京還是牛」...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4.03 感恩的詩歌∣以賽亞書12:1-6 本文題目是「感恩的詩歌」,此乃《台語漢字版聖經》編輯者對以賽亞書十二章所下的標題。對於此章的經文,若是從重複出現的「那日」來看(第1節與第4節),或許可以將之分為兩首詩歌,另外,如果從單數/複數來看,則讀者很容易發現:該章經文裡的「人」或「讀者」,在第三節裡由「單數」轉為「複數」...更多內容請點擊詳閱。
2022 03.20 永遠的和平∣以賽亞書2:1-11 引言 本文的題目是「永遠的和平」,此乃台語漢字聖經編輯者在以賽亞書第二章開始前所下的標題。論及「和平」,可說是當年的以色列百姓理想中的境界,而以現代處境來說,應該也是正在面對戰爭威脅的烏克蘭百姓最大的願望...更多內容請點閱。
2022 03.13 來聽女聲…∣提摩太後書1:1-12 引言 本主日是婦女事工記念主日,在禮拜中,我們要「來聽女聲…(婦女的信仰經驗、婦女在信仰歷程中對上帝的認識)」。因為,根據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的資料,婦女事工紀念主日設立之目的乃是希望透過一個以婦女為主體....更多內容請點選詳閱。
2022 03.06 既然一樣,何必獻祭? ∣傳道書9:2-12 《傳道書》作者說「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傳道書9:2)....更多內容請點選詳閱。
2022 02.20 面對陷阱∣箴言26:4-5,馬太22:15-22 引言 本文以「面對陷阱」為題,說到「陷阱」,曾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提到:當男女朋友外出約會時,如果女朋友問說:「剛才走過去的女生和我比起來,誰比較漂亮?」......顯然地,面對如此的問題,無論是誠實地回答、奉承地回答、或是裝傻不回答…,可能都難以避免落入陷阱......因此,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陷阱,其實是需要有智慧的應對! 更多內容請點選詳閱。
2022 02.13 智者的福∣箴言16:21-23 引言 本文以「智者的福」為題,依照基督徒所熟知的經文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所謂的「智者」乃是敬畏並認識上帝而開始領受智慧者。而論及領受智慧,或許,就像是領受上帝所賜的「福杯」,在敬畏並認識上帝以後,就開始可以「盛裝」上帝所賞賜的福份....更多內容請點選詳閱。
2022 02.06 智慧辦桌∣箴言9:1-10;馬太22:1-14 引言 本文以「智慧辦桌」為題,論及「辦桌」,身為台灣人必然不會陌生,尤其,對於在鄉村長大的人而言,那種在由總舖師掌廚、在路邊搭棚擺桌、喝黑松汽水、邊吃邊聊天的熱鬧景象,更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更多內容請點選詳閱